Loading

学长分享

耶鲁大学申请全记录(一)

时间:07-02来源:朗高留学 作者:朗高留学 点击:

导 语
 
2019-2020申请季,朗高出国硕果累累。美国TOP30、英国G5等世界名校offer的数量逐年稳步攀升。而通过我们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更是斩获了如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等世界前十、录取率极低的世界头部名校的offer。
 
本文作者是被耶鲁大学环境管理专业录取的王同学。他从留学决策、个人规划、申请过程等方面详细记录了他“留学申请的全过程”,里面的干货不仅值得参考,更能启发思考。
 
由于全文内容较多,我们将分为两篇文章来发布。
 
作者信息
 
王同学,本科:浙江大学 环境工程专业

录取:耶鲁大学—环境管理($30000奖学金)
 
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政策与数据科学($16500奖学金)
 
卡耐基梅隆大学—公共政策与数据科学(15%奖学金)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南加州大学—公共政策与数据科学
 
乔治城大学—公共政策与数据分析
 
 
我的留学决策从三个问题开始:
这三个问题是我大二之后一直在考虑的,我想初步捋清楚这三个问题,那任何决定以及最后的结果都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1、要不要读博?
 
这个问题是最复杂的,因为不仅包含了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还涵盖了学科方向的选择。如果对某个确定领域的研究充满热情,希望未来的职业是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未知方向,并且不甚在意短期回报,那就朝着读博这条路走,死也不回头;但如果厌倦科研,认为实用才是硬道理,期待在社会中摸爬滚打,以及希冀尽早实现财务自由,那就兼顾喜好的情况下选择就业优良的方向呗。
 
道理很简单,但在探索自我的过程中应该很抽离,我们的信息存在壁垒,导致对方向的判断时有偏差;我们的自我认知会随着时间变化,导致总存在一段兜兜转转的瓶颈期。所以,尽早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老师、朋友、网络、父母,去尝试自己的想法。即便转头更换,也会有很多收获,所有的经历都会帮助你在最后做出相对成熟的决定。
 
2、要不要出国?
 
出国这个事则需要渐趋理性,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好镀金长见识也罢,留学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差,每个人情况不一样,追求的目标也不同,保研、考研、工作都是好的选择。
 
但是,如果觉得本科毕业不打算工作,又厌倦了国内的研究生环境且家庭可以负担,那么留学就可以被认真考虑。
 
3、要不要去美国?
 
地区的话就需要把每个地方的优势劣势列出来了。就美国而言,普适性的优势在于科研水平最领先,就业机会相对多;而劣势就是时间长且贵。
 
当然,地域气候、社群环境、专业方向的差异等等都可以作为原因和理由,这些信息就需要自己去抓取和判断了。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早做准备多挖掘资源。
 
关于我
 
说了这么多,其实这就是前车之鉴,我的起步就晚了一些,这也是我gap一年最大的原因,但在选择匆忙申请和gap一年继续缓冲间,我很利落的就挑了后者,大概匆匆忙忙不是我的风格吧…
 
我的本科专业是环境工程,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对大气、水、固废、土壤等治理技术进行研究。其实我很早就开始思考,技术到底是不是最重要的。在大二的时候,随着课业深入以及一段土壤修复的科研初探让我笃定了我不认可技术是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同时我也不适合在lab里捣鼓那些我自己都不知道啥时候能用上的先进技术。
 
那么,我是如何明确自己的目标与发展方向的?
 
接着,大二下学期我就借SRTP的机会联系到后来跟了很久的老板,做的是生态经济学和模型耦合相关的课题。人、社会、环境三者如何才能有机的结合,这确实打到了我的兴趣点,数据分析的手段也显得颇为实用,但慢慢深入后,却意识到单纯大块定量分析反而在反映问题上有些主观了。
 
因此,我就在UIUC(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暑研的项目上选择了一位做环境社会学的教授,她的研究中会用到不少的社会学定性分析,然后再和定量反馈相结合。从方法上,我渐渐明晰了,field work即便只是采访也必不可少,此外大量的数据分析手段也是必备的,综合起来才能够客观地反映问题。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但还是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我开始对于环境政策这个载体有了一些困惑。政策在推行过程中是必须依靠政府或者是法律的,所以它本身必然是强制性的,从而政策手段本身就是不可持续的,尤其是在中国这样快速发展极其强调KPI的国家。那是不是就可以尝试一下绿色金融和企业可持续?让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加入到这条船上,让义利并举,才有可能达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循环体,这就是我近期想要继续探索的领域。
 
关于读博,最后也想明白了,暂时并没有一个让我愿意奋不顾身五年去研究的领域,同时我的职业目标也不是非得要求博士学位(比如教职、医生),那么就选择就业型硕士咯。虽然很简单,但还是纠结了很久。
 
哦对了,还有最重要的出国,这个没什么悬念,我不喜欢国内的研究生环境,迷茫而无用。尤其是对并不想继续投身科研的学生,把每个人都当做科学家来培养的模式就很低效;整体的科研选择也受到诸多限制,以及外部社会追求短平快的特质也早已波及到国内的学术界,氛围浮躁且目标同质化。再加上我希望能去远一点的地方独立生活一段时间,当然也很感谢我的父母,能够在物质条件和精神理念上都对我很是支持。
 
关于选校
 
既然之前的各种纠结都结束了,那么在选校和项目上其实就简明了许多,最后定了环境管理MEM和公共政策数据分析PPDS类混申。
 
MEM这一块算是比较冷门的申请方向,好处就是选择也相对少,搞明白每个项目具体的情况相对也没有那么困难,主要靠寄托、GradCafe还有咨询学长学姐;PPDS这一块的话主要就是靠Angela(朗高出国的陈莹老师)推荐了。
 
但我还是想说既然选择了留学就别偷懒,每个项目具体的curriculum、cohort、profile、placement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官网、论坛、学长学姐都能得到更多信息(当然后两者的真实性需要自己判断甄别),这样才能通过参照自身需求和项目的特色来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项目。【例如爱social和多元化可以选哥伦比亚大学SIPA,适应扎实严谨的学风可以选芝加哥大学Harris,爱硬核数据分析可以选卡内基梅隆大学Heinz,希望在NGO Think Tank工作可以选乔治城大学等等】。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更希望聚焦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且对自己的定位不在非常tech的岗位,最后还是放弃了CMU(卡内基梅隆大学)MSPPM-DA和UPenn(宾夕法尼亚大学) MSSP+DA这两个项目。
 
 
(耶鲁大学)
 
Yale(耶鲁大学) MEM的项目选课非常自由,而且Yale F&ES的Corporate Sustainability本身就非常有特色,算是一直以来的梦校了。
 
 
顾问老师说:
 
王同学,我和文书搭档夏老师昵称他为“甲方baba”。
 
这位甲方baba工科出身,有着很明确的申请目标和定位,逻辑思维清晰,但是又有着工科男少有的文艺气息。比如他喜欢旅游,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穿街走巷的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在申请高峰期我们忙到飞起的时候,他会贴心地发来可以消除疲劳舒缓压力的网易音乐专辑~
 
因为“文理兼容”的能力,公共管理与数据科学结合的专业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制的。记得我们讨论定校方案时,大概讨论了一个上午就愉快地敲定,包括将女神校耶鲁列入申请名单,虽然从近几年录取的情况来看,耶鲁基本只录美本,但梦想总要有的,万一现了呢?
 
这不,“甲方baba”如愿获得女神校的垂青,而我们也成为了“最好的一届乙方”。
 
 
 
欢迎关注朗高出国
全球定制〡多国联申〡个性留学〡优价优服
杭州市拱墅区城西银泰城写字楼D座1002室
官网 〡 www.longoal.cn
 
 
留学咨询
微信 〡 angela3580
电话 〡 19967473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