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学长分享

拾年学生谈| 从生物医学工程到码农,我到底经历

时间:06-18来源:朗高留学 作者:朗高留学 点击:

【徐同学】

· 2013年秋季赴美入读杜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 本科毅然转专业至计算机专业就读

· 毕业后入职全球品牌百强公司Linkedln(领英)

· 现工作定居在爱尔兰Linkedln(领英)分公司
 

朗高出国创始人  Lucia Chen:
与Lydia相识于2012年,那时她是北京一所中学的高二学生。
我们跨越城市,一起为她的本科升学努力。最后她ED到了她的Dream School,Duke! 这九年来,经常在圈里看到她如加州阳光一般的笑脸,看着她读完本科,谈了男朋友和成为了社会人。见证她从美国的南部到了西部,又从美国去了爱尔兰。默默的为努力工作和生活的她点赞!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她的文章《Help Her Find Her Boldness》,让我有着强烈的冲动去打扰她,让她讲讲这么多年在异国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感受,分享给我们身边一群正在经历“内卷”&“焦虑”的大小朋友。有幸,她非常痛快的接受了采访。这篇分享不一定能治愈你们的“焦虑”,但希望她的加州阳光能给你们带来一点正能量!

1、Q:你在杜克读完了本科,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在杜克的就学感受吗?

A:最深刻的感受肯定是篮球文化,因为篮球对于杜克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东西。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杜克什么专业好,但一定知道杜克的篮球很好。同时这对所有的学生来说,如果你入学之前不是很喜欢篮球,你在学校也没有办法抵抗住篮球的吸引力。这个体育文化非常的盛行。每当要打比赛的时候,尤其是和UNC打比赛的时候,所有的人都非常的激动,一定会去看比赛。然后赢了比赛以后也会特别疯狂,在学校里烧特别大的椅子或是什么。大家一起为一件事情紧张激动,然后去庆祝。真的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体验。
可能国内的大学或者像高中的时候有班的这个概念,但是我觉得在打篮球比赛的时候,我们整个学校就是一个班,凝聚力非常的强。我之前还带我爸爸去看过一次学校的篮球比赛,他平常不看比赛的人,但是在现场也非常非常的激动。

教学感受的话,我觉得杜克是一个很全面的学校,很多元化,它很多专业都非常的优秀,没有一个什么特别的短板。然后学校里面有特别特别多的机会,真的很多机会,所以更加需要人们去争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去为自己争取这个机会。嗯,其实很容易就可以拿到一些机会啊,所以我觉得但凡一个人在杜克稍微主动一点点,就会有很多很多非常不一样的体验。嗯,我觉得这个就是总的来说的感受吧。
 
2、Q:为什么读完杜克本科,没有选择继续深造?

A:其实我的父母也和大部分中国家长一样,都非常希望我可以继续读书,不拿一个博士,至少也拿一个硕士。因为我爸爸本身自己就是一个博士生导师。但现实是很多的工作专业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学术知识,更看重的是经验。其实很多专业读研究生都没有必要。我觉得很多人选择去美国读研究生,更多的是为了镀一层金,或者说作为一个跳板,能够在美国留下来工作,他们可能是本科是在国内,或者有一些人在美国读了本科以后,他们找不到工作就只能去读研究生。

当然也有很多人是真正喜欢这个专业,所以想去读研究生,想继续深造,这个完全看个人吧。我非常清楚我自己是不想做academia 的。我是不会想去做搞研究的,我应该会想在industry, 在公司里面。所以对我来说经验更重要。嗯,我的本科毕业了以后就可以直接去工作,那我当然会选择去工作,而且对于我至少我这个专业来说,公司不会看你的学历,只要你进入了公司那所有一切升职加薪什么的都是看你自己的能力。
还有一些人可能会说,那你去上研究生,你多上那么多课,是不是?其实这些课的知识也是可以通过自己平常自己去补习的。比如说我本科的时候就已经学了很多研究生的课,选课的时候就可以选研究生的课,然后跟那些研究生一起上课。然后在公司里的时候,我们公司也会给一些education reimbursement 每年有五千美金,我也用那些钱上了很多和专业相关的课。

所以想学习知识的话,其实什么时候都是可以自己去学的。学校还有一部分就是networking ,或者一些软实力的学习。networking 和软实力当然是从工作上直接获得更加的便捷一些吧。所以我当时就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去读一个研究生,如果我真的对这个专业很感兴趣,想做研究,我反而会直接去选择读博士。
 
3、Q:本科的专业是和生物相关,后来转到了计算机专业,能和我们说说理由吗?

A:其实我申请的时候申请的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当时有几个原因:第一,生物是我从小到大都非常喜欢的一个专业。我父母做的工作也跟生物相关,我本身也对这个非常感兴趣。然后医学也是我从小幻想的,以后要长大去学医。然后又是工程,工程,听起来按照父母的话来说,会相对来说比较有前景吧,好找工作。所以想都没有想就选了这个。而且生物医学工程在杜克算是最最最最厉害的一个专业。我觉得要是能以这个专业进杜克对我本身来说也是一种很大的肯定,所以当时是选了这个专业。

上学的时候,大一第一年其实都还好,因为生物医学学的都是一些基础,像什么化学呀、生物呀。甚至还学了一些编程,可能是因为工程相关学了一些。基础课的时候觉得都还不错。但是往后学的时候就会发现,越专业的时候,你越能明白这个专业到底在学什么。然后慢慢的发现,可能跟自己不是很对胃口。首先这门专业虽然它是生物医学工程,但其实学到后面全部都是物理,只要跟工程相关,大部分都是物理的东西。我本身从小对物理是非常非常不感兴趣的。虽然说他有生物的part,有医学的part,我都觉得还不错。我大一一年纠结了很久,要不要转专业,结果到大二的时候上了十分钟的物理课,我就决定我不要再学这个专业了。

至于我为什么大一的时候很纠结,是因为我发现学生物、医学这些相关的课,我是觉得挺有意思的,但是我努力的去学,可能最后的成绩也不是特别的理想。但是相反,对于编程,因为也是当时必修的课。我没有花太多的心思去学,我也觉得很有意思,但是我就能学得非常好。所以我一度是想double major 的,我是想double 生物医学工程,还有计算机这两门课这两门major 的。

但是确实两门课都是难度系数相对来说比较大,课业量比较重,学下去可能会秃头。然后大二的时候我跟一个生物的教授聊天。他跟我说了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你以后要做的事情,要工作,要发展的领域,不仅仅应该是你喜欢的,感兴趣的,更应该是你擅长的。要不然你最后做的还是会很痛苦。你喜欢的东西你可以去发展兴趣,发展副业。但是作为你主业的东西,你一定要喜欢,你也要擅长,缺一不可。

我当时就觉得生物医学工程可能生物的那个部分是我喜欢的,但是工程那个部分我都不喜欢。我更不要说擅长了,所以我没有办法在这个专业继续学下去。而编程这个东西虽然是我以前从来没有考虑过的一个方向,但是上了大学偶然接触了以后发现不仅喜欢,而且很擅长。所以就在大二的时候决定转了专业。
 
4、Q:现在已经工作的你,能给正在上学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忠告和建议吗?

A:我现在已经工作快四年了。我觉得第一个建议就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其实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去探索很多不同的东西。要把握这个机会,好好的去了解一下各个行业到底都是做些什么的,跟学长学姐们实习过的、工作的人多聊一聊。因为很多工作你看起来听起来是什么样,但其实你实际做起来,和你想的可能完全不一样。去问问他们这个工作,有意思的点是什么?痛苦的点是什么?看看是不是你所能接受的。首先就是要多了解。

第二点就是除了了解外界,也要更加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东西。活的通透一点吧,很多人可能为了留在美国好找工作,或者为了钱,会去选择一些他们自己并不喜欢或者不擅长的专业。我见过很多这样的朋友,他们工作之后都非常的痛苦。所以我觉得在大学,尤其是在美国的本科。因为换专业相对来说自由一点,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一个点。你可以通过这个机会,更多的去explore,然后去把自己换到自己想去的那个方向。所以是要了解外界,了解自己,找到跟自己契合的那个工作。

第三点,这个就是apply to所有的专业,所有的人要明白,在工作的场合中,往往你的技术或者知识并不是最能决定你这条路走的好不好的,尤其是在公司里面,很多软实力都非常重要。比如说你的演讲能力,你的沟通能力甚至简单到你的email是如何发或者更加advance 一点,就是你能不能洞察到别人的一句话,之后的意思,或者敏捷的感觉到,这个人可能这个时候不太开心或者怎么样。我觉得这些东西在工作的环境中会让你变成一个别人很愿意跟你去交流的人。我觉得你会发现在工作中软实力,兴趣爱好的培养,都非常的重要。当然这个软实力对于每一个不同的工种都不太一样。还是要通过去跟你的学长学姐或者在那个你感兴趣的领域工作的人多了解,才能真正的知道。

所以总结下来是三点。第一个是多了解一些各个方面的东西,第二个是多了解自己,第三个就是不要光顾着你的专业知识,要多培养一些软实力。
 
5、Q:很多美本的学生,本科毕业时,除了GPA,经历上大部分会很空白。也有的学生读研究生的目的就是为了未来更好的工作。你是如何寻找自己的职业目标?

A:我觉得美国其实生活很丰富,很多机会你要去争取。除了GPA以外的经历,真的是需要这个人自主的去发掘,一定要多尝试一些,多聊一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觉得中国人最大的通病就是太随波逐流。可能很多人觉得某个专业,某个行业光鲜亮丽,所有人都想往那个里面去钻,然后工作了好几年以后发现啊不是自己想要的,我真的认识很多很多这样的人。either 是因为父母的原因。

或者是社会原因,对一些专业很向往,但并不是他们自己擅长或喜欢的专业。所以没事的时候多了解了解自己吧,多想一想,多反思一下。不要单纯的为了做事情而去做事情,而是要多想想自己为什么想做这件事情。

申请研究生主要是为了将来更好找工作,这个我也不完全赞同。我觉得有一些人申请研究生是因为他们不确定,还没有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个行业,所以想再给自己一段缓冲期,给自己去一些了解的机会。有一些人单纯的是因为父母让他这样子,他没有别的选择,所以他就去做了研究生。还有一些人可能真的是为了去读博士之前再去深造一下,我觉得读研究生到底是为了什么,也是一个非常需要自己好好思考的问题。做很多事情都要想明白,这是一个贯穿整个人生的一个建议。不要单纯的因为别人在做一件事情而去做一件事情。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很复杂,没有办法一两句话说清楚。但总的来说跟前面提的那个问题稍微有点重合,一定多想多了解多做,自主能动性非常重要。
 
6、Q:能分享一下你的找工作经历吗?在美国有哪些比较好的途径或者平台,可以推荐给想要找工作的学弟学妹?

A:我找工作的经历其实也比较随缘。先说找实习吧,我觉得我大二的时候就找到了一份实习,还不错的实习。当时其实还挺自豪的。我去的公司是个start-up,当时还没有上市,然后他来我们学校招人。当时立刻联系了那个来的人,我说我感兴趣,然后我就和他有了一个coffee chat,聊了一下,他就给了我面试的机会,在面试的时候,我对这个公司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那是我第一个面试的公司,我确实很紧张,但是我也真的很激动,然后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面试的专业轮表现也不错,他们也很喜欢我。对于start-up来说,他们其实更加看重你到底跟这个公司文化契合不契合,那刚好是个match,所以我拿到了那个公司的实习机会。

大三的时候,我还是回到了那个公司,因我确实很喜欢这个公司。然后毕业的时候,我除了那个公司,还申请了另外三家比较知名的软件公司,然后也是机缘巧合吧,拿到了面试,去面了表现不错,充分准备,然后就拿到了。对于码农这个或者编程这个行业,找工作是比较直接的,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可能start-up 来说,你更多需要去主动的reach out 要多一些networking。但是对于一些大公司,他们每年都招很多人,放很多面试,这个过程也非常的流程化,没有什么太多可以自己多准备的。就是好好准备面试,好好准备简历什么的。

但是这个虽然是流程化的东西,我还是有很多建议或者心得吧。我本身是一个非常爱和不同人聊天的人,我会努力的去找学长学姐聊天,多了解一些他们的经验。然后我会让学长学姐帮我改我的简历,你自己准备一个简历,你觉得哇我已经改的非常好,然后让学校的一些什么顾问来帮你改,你也觉得非常好。但是你去给每个公司的学长学姐,让他们帮你看,他们真的会给你提出很多很不一样的建议,你一定多找人帮你看看你的简历。

还有就是mock interview,除了自己去准备面试所需要的一些材料,或者刷题什么的。真正的让别人去帮你mock 你的interview process 也很不一样,因为很多人他可能自己一个人做一道题就能做的很清楚。但是当他对面有一个人,他需要把这个题讲出来的时候,他可能就会非常不一样。所以要去锻炼自己的这种所谓的软实力,和别人的交流能力。
然后还有一点就是你的学长学姐,因为他们进入了公司以后,也会去面试其他人,他们会能很直观的告诉你,他们面试的时候喜欢什么样的行为,不喜欢什么样的行为。所以这个也是一个需要去了解的地方。

至于途径和平台,那当然大部分公司都是有内部refer 的,你可以通过linkedln去找到你的校友或者认识的学长学姐让他们帮你内推。关于平台的话,我不是很确定其他的行业,但是当然要上linkedln毫无疑问。然后锻炼你的刷题能力的话,对于码农来说leetcode 不错,但我不知道其他的一些工种都需要去做什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多了解,多和别人聊,多和学长学姐有经验的人去聊,直接问他们,比你自己去想,或者自己去看电视什么的有用多了。